水泥網獨家:補齊產能之趣談
最近生產線補產能的報道有點多。一般為批小建大,大了的部分要補足。判定大了還是小了按《水泥玻璃行業(yè)產能置換實施辦法》中水泥熟料產能換算表推算。《實施辦法》規(guī)定,用于置換的產能指標,依據項目備案或核準文件上的設計產能確定。實際產能小于備案或核準產能的,按實際產能確定,實際產能大于備案或核準產能的,按備案或核準產能確定。項目實際產能按照附件1水泥熟料產能換算表推算確定。
作為產能指標很寶貴,置換過程中一噸也不能浪費。于是,將置換產能反推算后,出現了不以通常100噸/日為一檔的產能規(guī)模。如剛有一項目產能規(guī)模為7266噸/日。因為其又從產能規(guī)模反推到窯徑為5.45米。于是窯徑也不是通常100毫米進一檔的窯徑。說俗一點,“野雞”產能規(guī)模和窯徑有點多了起來。
在產能置換實踐中,為什么1毫米、1噸/日非要斤斤計較呢?應該是為項目留有后路的考慮。如再要進行產能置換時(盡管還是一、二十年后的事),如要進行備案產能與實際產能相比較,取小者,哪一方面取小了,都會影響到“全局”。
近日又出現了多補產能的案例。有1條早在2008年建成的Φ4.8米生產線,當時核準產能規(guī)模為4000噸/日。早期的4000噸/日生產線大部分都將窯徑定格在4.8米。隨著新干技術的發(fā)展、管理操作走向嫻熟,4.8米窯產能可達到5000噸/日。這樣一來,4.8米窯產能漸漸成為5000噸/日標配。與4米窯產能從2000噸/日成為2500噸/日情況相類似。
本來按4.8米窯推算應為5000噸/日的產能規(guī)模,現為4000噸/日規(guī)模,那只要補齊1000噸/日即可。按減量置換1.5:1的要求,要從外置換進1500噸/日產能就行??捎譀]有這樣合適的,如真有的話,還要作為限制類,按使用國家產業(yè)結構調整目錄限制類水泥熟料生產線作為置換指標產能置換比例不低于2:1的規(guī)定,需2000噸/日指標。
現省內有1條2500噸/日生產線產能指標出讓,按減量比例。可置換進1666噸/日。如只用了其中1500噸/日,剩下1000噸/日會給出讓方造成后續(xù)麻煩。因為按現置換辦法規(guī)定,用于置換的水泥熟料生產線產能拆分轉讓不能超過兩個項目。還規(guī)定,用于產能置換的生產線,必須在建設項目投產前關停并完成拆除退出,用于分拆的置換指標項目,按最先建成投產的建設項目時間計算?!奥闊边€真不少。于是全吃進吧,何況,5000噸/日生產線達到6000噸/日也不是什么業(yè)內“秘密”。從這點出發(fā),將1000噸/日產能減量到666噸/日指標全吃進也不是件不可思議的事。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萬一再要進行產能置換時,該條Φ4.8米生產線(按現水泥熟料產能換算表)其備案產能為5666噸/日,其實際產能為5000噸/日。要置換的話,取其中之小,只能是5000噸/日。遺憾的是666噸/日的產能指標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流失了!
編輯:周程
監(jiān)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